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工作动态
科技工作者风采——凉都茶专家 刘彦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视力保护色:

  刘彦,女,汉族,1977年9月生,贵州黔西人,九三学社社员,毕业于贵州大学茶学与贸易专业。现任六盘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茶叶研究所所长、高级农艺师,九三学社六盘水市农业支社副主委,中国科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贵州省茶叶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常年深入茶场调查研究,致力于茶叶加工、栽培管理等研究工作,刻苦用功、亲力亲为、精益求精,做到用心、用功、用情,为茶叶企业出谋划策,解决生产、加工难题,努力为六盘水市茶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2021年5月28日,六盘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茶叶研究所所长、九三学社六盘水市农业支社副主委刘彦怀着激动的心情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了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作为基层科研人员的她,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几十年如一日的茶叶学习和研究生涯忽然闪现在脑海里。

  刘彦与茶结缘是在很小很小的时候。奶奶茶不离身,常常用大砂锅自炒茶叶再泡着喝,她便闻着茶香长大,还“吃茶”了好几年。幼儿时的她很是任性喜欢用酱油泡饭吃,父亲即宠爱又担心,便悄悄改用奶奶的茶叶冲泡后以茶汤泡饭给她吃,一直陪伴她上了小学才舍弃这个特殊爱好。正因为有了儿时生活中那些有关茶的温馨记忆,高考时,她特地报考了贵州大学茶学与贸易专业。毕业后,来到六盘水市农业局土壤肥料站工作。

  2014年,六盘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成立茶叶所,领导动员她到茶叶所工作。尽管喝茶爱茶已成生活中不可割舍的一部分,但是总觉得工作与喝茶完全是两码事,心里深感忐忑,不敢挑战这份工作。就在这个时候,父亲因病离世!父亲离世前饱受病痛的折磨和对生活的不舍与留恋,并一再告诫她,人的一生一定要竭尽全力绝不可轻言放弃。父亲离世前面对病痛的坚强、对生命的依恋,深深地触动着她。她决定到茶叶所工作,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心里暗下决心迎接挑战,虽然青春已逝。

  一切清零重新上路,从最初级的“翻茶青”“端簸箕”做起,向武夷山、祁门红的制茶师傅学红茶工艺,向福鼎的制茶师傅学习白茶工艺,向台湾的老师学习烘焙技术,向贵州各地州市的制茶师傅学习绿茶工艺,向六盘水本地知名的制茶师傅学习本土工艺,在茶厂学、拜师学、向书本学、回学校找老师学……一点也不夸张,书翻坏几本,簸箕也抬坏几个,手上的老茧一层又一层。她明白,自己做不好茶,就不能带领大家做好凉都茶;自己不懂茶,就做不好茶相关的科研工作。记得2015年在民主镇大山里的沁心茶厂边学茶边做茶,当时茶场初建,在一个简陋的活动板房里度过了许多不眠之夜,做茶楼下,休息楼上,累了在机械的轰鸣声中倒头就睡,在都是男师傅的加工队伍中,女师傅的她一点也不逊色。现在回想起,其实还是有几分害怕,一出车间门,好黑,睁眼闭眼没有区别一样黑,她最害怕的就是夜晚上厕所,为了不独自走那一段黑漆漆的小路,只能在白天使劲喝茶,晚上滴水不沾。

  “只有空杯才能再装进东西”,四处搜罗各类茶叶品尝鉴别学习分析它们的特点和优势;查阅文献书籍、与制茶师傅讨论制茶技艺,从尝试制作到打破固有模式创新加工;在茶企、合作社的厂房,在茶叶所的加工室,星辰作伴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不眠之夜,不停的做茶样、分析茶样、调整加工工艺,直到获得最佳加工工艺参数,再进行生产试制。每次在茶叶生产车间、茶园、茶室,她身边都会聚满好学的茶厂职工和茶农,她也会毫无保留地把所学到的知识都分享给大家。她没有老师傅的经验,但是有较为系统的知识结构,最重要的是有无数次失败的教训,会把做茶的方法、自我分析、自我矫正的方法分享给大家,带领团队成员共同成长!

  刘彦对“凉都茶”充满自信,因为独特的冷凉气候和生态环境使六盘水的茶叶具有独特的魅力。为了研究生产出风格独特,优势突出的茶产品,有市场竞争力的“凉都茶”,她带领团队与“凉都水城春”茶叶公司共同实施“六盘水高山茶品质分析评价及茶产品加工技术提升研发与示范”项目,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在进行研发和成果转化的同时,组建由贵州大学茶学院、六盘水农业科学研究院、各市(区)级农业技术人员、企业技术人员、茶叶专业合作社成员组成的茶叶研发团队,通过“领、引、育、用、留”打造出一支“一懂两爱”的攻坚力量,守好六盘水茶叶战线上的每一块阵地,提高本土人才发展能力和技术水平,持续激发本土人才内生动力,高质量、高效益为茶产业服务,为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建设提供动力引擎。

  她坚持把论文写在田间地头,常年深入茶场调查、研究,致力于茶叶加工、栽培管理等研究工作,解决生产加工难题,进行茶叶加工创新研究,完成了多项省级市级科研项目,执笔撰写《不同加工方法对含笑花品质的影响》《不同加花方法对玫瑰红茶品质的影响》《六盘水蟠龙镇古茶树试制不同茶类的品质分析》《浅谈六盘水市夏秋茶利用现状及对策》《六盘水市主要产茶区土壤肥力评价》等多篇科技论文。作为第一发明人2017年获得实用新型专利“一种红茶发酵装置”;2020年获得实用新型专利“一种震动叠放式茶叶烘干机”。2019年以来陆续申报发明专利“一种玫瑰红茶的制作方法”“一种姜红茶的制作方法”“一种含笑花茶的制作方法”。

  回头看,轻舟已过万重山。向前看,前路漫漫亦灿灿。转眼间,刘彦从事茶叶研究已有十余载,潜心科研、躬耕茶地的她成为了六盘水颇有建树的“茶专家”,为六盘水茶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今后她将继续传承发扬九三学社爱国、民主、科学的优良传统,做到“内练本事、外寻资源;联合攻关、持续发展;科技服务、传播推广”,为六盘水茶产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上一篇:
下一篇: